![]() ![]() |
开渔啦!“2016湖家妹首届鄱阳湖开渔节”拉开帷幕 |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1563 更新时间:2016-06-21 10:24:35 文章录入:zy2013 |
|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江西儿女的母亲湖,流域覆盖江西97%的国土面积,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江西人。从2002年起,鄱阳湖开始实行全湖范围禁渔制度,在每年3月20日12时至6月20日12时禁渔期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每年的6月20日环鄱阳湖区的渔民们开始忙碌而喜悦的捕鱼期~
今年6月20日,余干县在锣鼓山、梅溪咀、下泗潭等各地码头集中开港捕鱼,首届鄱阳湖开渔节在鄱湖畔鱼米之乡余干拉开帷幕!
彩旗飘飘,渔歌阵阵,锣鼓喧天,渔民们面对湖中祭祀,祈望鄱湖风调雨顺,渔业兴旺。在渔民的铳声中,千船竟发,张网捕鱼,气势壮观。这是6月20日在余干县康山大堤锣鼓山码头见到该县举行隆重复古开渔仪式的一个侧面,穿越百年现场还原传统的“开港”习俗。
在传承民俗的同时还兼顾创新,通过优酷、斗鱼网络直播为世人揭开鄱阳湖开港的神秘面纱。活动引起了各地媒体的关注。
烟波浩淼的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其中五分之一的水域在余干。“干越亭前晚风起,吹入鄱湖三百里。晚来一雨洗清秋,身在江东图画里。”这是南宋诗人王十朋对“梦里水乡”余干的礼赞。
江西水产习俗,以余干鄱阳湖区的渔俗为代表。鄱阳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景和优美动人的传说,更有“靠湖吃湖,靠水吃水”的渔民及其世代相传的渔业习俗。在这些习俗中,作为渔家盛事的“开港”具有重要的意义。每年禁渔期结束,余干、南昌、进贤和新建等县的渔民们约定日期,备美酒,买爆竹,驾着渔船,如梭似箭,云集于余干县下泗潭,集体捕鱼,铺天盖地,十分壮观,名曰“开港”。 这种传统习俗从明末清初形成,一直延续了300多年。
然而,这种渔家盛景在“走过”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后,就再也没有重现了。由于受当现代传媒时尚文化的影响,“开港”作为余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遗忘在历史角落,开始出现断层和淡化。余干县委县政府意识到,对于中国全民旅游的热度及余干县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开港”作为知名的文化事件有必要重新挖掘传承和保护出来,在文化旅游业上发挥其重要的角色。 为了挽救这样一项重要民俗, 2008年,鄱阳湖“开港”习俗被列入余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余干县民间还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该协会致力抢救挖掘、整理抢救开港这一历经千年沧桑濒临绝境的民间渔业文化,以及余干县其它的民俗瑰宝。
日前,余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申报的“鄱阳湖开港习俗”已成功入选第四批上饶市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并将有望成为第五批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
据了解,2016“湖家妹”首届“鄱阳湖开渔节”由余干县文广新局、旅游局、渔政局、康山乡政府、瑞洪镇政府、余干电视台、文化馆、农技协主办,由余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江西越合传媒、余干江南水产公司承办,由太亚科技、明湖农业协办,由余干江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湖家妹”商标品牌冠名。
余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由上海归乡创业的余干籍女青年史征路(网红露西娅)发起创立。“我希望由非遗协会主导,通过‘开港’等一个又一个的非遗项目的挖掘,联合我司旗下的江西越合传媒、上海郡月传媒、永康大美影业、鄱湖潮艺术团、余干青艺团等,团结余干本土及外地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通内外部资源,共同挖掘、抢救我县鄱阳湖文化瑰宝,” 史征路如是说。(图文周志农 祝锋) |